制造費用歸集分配核算的會計分錄處理
時間:2016-06-26 21:54 作者:會計學習網 次閱讀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生產車間發生的機物料消耗、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等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季節性的停工損失等。制造費用屬于應計入產品成本但不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成本。
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應當通過“制造費用”科目進行。該科目應當根據有關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和前述各種成本分配表登記;此外,還應按不同的車問設立明細賬,賬內按照成本項目設立專欄,分別反映各車間各項制造費用的發生情況和分配轉出情況。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直接用于生產、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種材料成本以及用于組織和管理生產活動的各種材料成本,一般應借記“制造費用”及其明細賬(基本生產車間或輔助生產車問)的相關成本項目,貸記“原材料”等科目;基本生產車問和輔助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等職工薪酬,應記入 “制造費用”科目和所屬明細賬的借方,同時,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在生產一種產品的車間中,制造費用可直接計入其產品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車問中,就要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將制造費用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企業應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產品的性質以及生產方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正常生產活動發生的制造費用,合理選擇分配方法。由于企業各個生產車間或部門的生產任務、技術裝備程度、管理水平和費用水準各不相同,因此,制造費用的分配一般應按生產車間或部門進行。
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法。也就是說,企業所選擇的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必須與制造費用的發生具有比較密切的相關性,并且使分配到每種產品上的制造費用金額基本合理,同時還應當適當考慮計算手續的簡便。在各種產品之間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通常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法、直接成本(材料、生產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和產成品產量比例法的呢個。企業具體選用哪種分配方法,由企業自行決定。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附注中予以說明。
(一)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即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計算工時如下:
=
×
(二)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即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由于工資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產工人工資資料,因而
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較簡便。計算公式如下:
(三)機器工時比例法,即按照生產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
制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問。采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用機器工時的原始記錄。計算公式如下:
(四)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種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數量
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五)直接成本(材料、生產工人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計入各
種產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產工人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六)產成品產量比例法,即按各種產品的實際產量(或標準產量)的比例分配
制造費用的方法。其中某種產品的標準產量,是通過將該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換算標準產量的系數而求得的。計算公式如下:
以上各種分配方法,通常是對各月生產車間或部門的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進行分配的。
為簡化核算,企業也可以采用年度計劃分配率法進行分配。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采用這一方法時,全年各月實際生產數與已分配數之間的差額,除其中屬于為次年開工生產作準備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的都應當在當年年度終了時調整本年度的產品成本。
【例】某公司基本生產車間M產品機器工時為40000小時,N產品機器工時為30000小時,本月發生制造費用630000元。要求在M、N產品之間分配制造費用,并編制會計分錄。
制造費用分配率=630000/(40000+70000)=9
M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40000×9=360000(元)
N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30000×9=270000(元)按機器工時比例法編制制造費用分配表,如表7—6所示。
表7—6 制造費用分配表 金額單位:元
借方科目 |
機器工時 |
分配金額(分配率:9) |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M產品 ——N產品 |
40000 30000 |
360000 270000 |
合計 |
70000 |
630000 |
會計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M產品 360000
——N產品 270000
貸:制造費用 630000
通過以上各種成本的分配和歸集,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各種成本都已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并已在各種產品之間劃分清楚,而且按成本項目分別登記在各自的產品成本計算單(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中了。